微灌 T 形布置管网 3D 水力计算

2025-02-22 19:07 irripro
150
微灌T形管网水力计算 | 专业设计指南

微灌T形管网水力计算

现代化微灌系统设计计算器 · 基于GB/T 50485-2020标准

基本原理

连续性方程

在稳定流条件下,流入节点的总流量等于流出节点的总流量,即 ∑Q = ∑Q。T形管网每个节点的流量守恒,确保水流分配均衡。

能量方程(伯努利方程)

z₁ + p₁/ρg + v₁²/2g = z₂ + p₂/ρg + v₂²/2g + hf

其中:

  • z:位置水头(高程差,单位:m)
  • p/ρg:压力水头(单位:m)
  • v²/2g:流速水头(单位:m)
  • hf:水头损失(包括沿程和局部损失)

计算步骤

1. 确定管网布置和参数

  • 基础数据:田块尺寸(长L、宽B)、灌水器类型、间距(毛管间距y、灌水器间距x)、管材(PE、PVC等)及管径
  • 管网示意图:标注干管、支管、毛管节点,确保支管垂直于等高线布置

2. 计算各管段流量

  • 灌水器流量(q):根据工作水头查产品手册确定(单位:L/h)
  • 毛管流量(Q毛管:Q毛管 = q × n (n = 毛管长度/x + 1)
  • 支管流量(Q支管:为所连毛管流量之和

水头损失计算

沿程水头损失(hf

hf = f · L · Q1.85 / (C1.85 · D4.87)

  • f:摩阻系数(硬塑管0.464,PE管0.595)
  • C:糙率系数(PE管C=150,PVC管C=140)
  • D:管道内径(mm)
  • 多孔管修正:支管/毛管为多口出流时,需乘以多口系数F(0.3~0.6)

局部水头损失(hj

按沿程损失的10%~15%估算,或公式 hj = ξ · v²/2g(ξ取0.1~0.3)

系统工作压力

最不利点选择

通常为管网末端或地形最高点的灌水器,需计算从水源到该点的总水头损失(Σhf + Σhj)并叠加灌水器工作水头 H0

水泵扬程(H

H = H0 + ΔZ + Σhf + Σhj

其中ΔZ为水源与管网进口的高程差

实际应用注意事项

管材选择

  • PE管糙率低(C=150),水头损失小
  • PVC管(C=140)成本低但抗冲击性较差

管网优化

  • 管径调整:支管分段变径可降低水头损失
  • 轮灌组划分:通过分组轮灌减少同时运行支管数量

流量偏差控制:允许流量偏差率 [qv] ≤ 10%,对应的水头偏差率 [hv] ≤ 20%